发现商业评论 旗下
洞察商业 启迪未来

阿里四个季度豪掷1200亿布局AI与即时零售,短期承压能否换来长期红利?

   时间:2025-11-26 03:15 来源:快讯作者:孙雅

阿里巴巴集团近日公布了2026财年第二季度(7月至9月)财务数据,集团总收入达到2477.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若剔除已剥离的高鑫零售和银泰业务收入,同口径收入增幅达15%。这一成绩单背后,是阿里在人工智能和即时零售领域的持续加码。

财报显示,阿里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其中AI相关产品连续九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电商客户管理收入(CMR)增长10%,即时零售业务收入更是飙升60%。中国电商事业群CEO蒋凡在财报会议上透露,即时零售业务中非茶饮类订单占比已超75%,高客单价订单比例显著提升。他特别提到,淘宝闪购业务与阿里生态的协同效应正在显现,第二阶段将重点优化经济效益,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这份亮眼的增长数据背后,是阿里在战略领域的巨额投入。本季度集团净利润同比下降53%,经调整EBITA降幅达78%,主要源于对即时零售用户体验升级和科技研发的持续投入。首席财务官徐宏坦言,公司正将利润和现金流投向未来布局,过去四个季度在AI与云基础设施方面的资本支出已达1200亿元。这种"舍利润换增长"的策略,在现金流数据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68%,自由现金流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218.40亿元。

在AI战略布局上,阿里巴巴展现出更大雄心。集团CEO吴泳铭宣布,除已公布的3800亿元云与AI硬件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外,不排除进一步追加投入。他透露,阿里正同步推进AI to B和AI to C两大方向:在B端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全栈AI服务商,在C端则基于自研模型打造超级原生应用。这种双向发力策略已初见成效——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经调整EBITA实现扭亏为盈,速卖通等业务效率显著提升。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阿里AI战略的核心优势在于中文语境下的数据积累。经济学者盘和林分析认为,其千问大模型通过对标ChatGPT功能,同时发挥中文数据优势,正在构建差异化竞争力。这种技术优势正与电商业务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通过AI应用吸引流量导入电商生态,另一方面用智能客服、商品推荐等场景应用提升商家效率。上海财经大学崔丽丽教授补充道,虽然C端大模型尚未进入商业化阶段,但垂直场景的数据积累将持续强化阿里在AI领域的技术壁垒。

在消费领域,阿里正加速整合生态资源。今年6月,饿了么、飞猪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标志着公司向大消费平台的战略转型。高管在会议上强调,未来将重点打通各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在即时零售、本地生活等领域提升市场份额。这种战略转型在数据上已现端倪——淘宝App月活用户快速增长,即时零售订单量持续攀升,高德地图等本地生活服务的用户粘性不断增强。

面对短期利润压力,阿里管理层展现出坚定决心。徐宏明确表示,本季度是淘宝闪购投入的高峰期,随着运营效率提升,未来投入力度将显著收缩。但他同时强调,公司会根据市场竞争态势动态调整策略。这种"战略定力"在资本市场引发关注——尽管净利润大幅下滑,但机构投资者更看重其AI基础设施布局和消费生态整合带来的长期价值。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阿里巴巴正用真金白银的投入,书写着关于未来商业形态的新答案。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