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护线上市场价格秩序,多家电商平台近期推出系列新举措,通过规则细化、技术赋能与多方协同,构建起覆盖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事后处置的全链条价格管控体系,为消费者营造更公平的购物环境。
在规则制定层面,平台正推动价格管控标准化建设。某头部电商平台已上线《线上价格管理细则》,明确不同品类的价格浮动基准:日常售价不得低于品牌指导价的80%,大促期间折扣价需高于成本价的50%。针对“满减叠加优惠券”“买赠变相降价”等隐蔽降价手段,平台将其纳入违规清单,要求商家促销方案需提前备案审核。某美妆品牌负责人表示,新规实施后,其官方旗舰店大促期间的价格波动幅度缩小了30%,有效避免了渠道间的恶性竞争。
技术手段成为监测乱价行为的关键支撑。通过AI算法与大数据分析,平台可实时追踪商品价格动态,对异常波动自动预警。某3C电商平台开发的溯源系统,要求品牌方为产品赋“一物一码”,当低价商品出现时,系统能通过扫码追溯至具体经销商及销售店铺。该平台数据显示,系统上线后,低价乱价投诉量下降65%,违规商品定位时间从平均72小时缩短至4小时。
分级处置机制强化了规则执行力。针对违规店铺,平台采取“首次警告-二次限流-多次清退”的梯度处罚措施:首次轻微违规者需在48小时内整改;二次违规将扣除保证金并限制商品曝光;多次违规或恶意倾销者,直接下架商品并冻结店铺资金。某服饰品牌反馈,其合作经销商中,3家因违规被暂停供货,渠道价格体系由此稳定下来。
为提升处置效率,平台开通了品牌专属投诉通道。品牌方可凭商标注册证等资质,对侵权乱价店铺发起投诉,平台承诺3-7日内完成审核并下架违规链接。某家电品牌通过该通道,在5天内成功下架200余条侵权链接,挽回经济损失超百万元。司法协同机制也在同步完善,对于涉嫌违法的店铺,平台将证据移交市场监管部门,并配合司法调查。去年,某电商平台协助查处了12起假冒伪劣案件,涉案金额超5000万元。
在源头治理方面,平台正推动品牌与经销商签订专属价格协议,将价格合规与流量扶持挂钩。合规经营的店铺可优先获得聚划算、万人团等活动资源,而违规者将面临暂停供货等处罚。某食品品牌通过该机制,将渠道价格波动控制在5%以内,渠道商满意度提升40%。
为减少乱价诱因,平台鼓励商家开发平台专供商品。通过差异化包装、规格或服务,避免直接比价。某服饰品牌为电商平台定制的专属配色系列,销量占比已达25%,且价格稳定性显著高于常规款。同时,平台设立正向激励机制,对长期合规的店铺给予信誉加分、搜索排名优先等奖励。某数码品牌店铺因连续6个月价格稳定,获得“金牌商家”标识后,客单价提升18%。
行业专家指出,电商平台的价格管控已从单一处罚转向系统治理,通过规则、技术、激励三管齐下,既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也助力商家回归价值竞争。随着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线上市场有望形成更健康的生态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