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项目迎来重要里程碑——2号机组于近日成功实现首次并网,正式向电网输送清洁电力。这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营,为全球核能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华龙一号”全球规模最大的核电基地,漳州核电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其中1号机组已于今年年初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的并网使该基地成为全球首个实现两台“华龙一号”机组并网发电的基地。项目选址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其建设规模与技术水平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华龙一号”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该技术融合了我国三十余年核电研发、设计、制造及运行经验,形成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通过突破177堆芯设计、双层安全壳结构、能动与非能动安全系统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核心设备100%国产化。这项创新成果带动了近6000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构建起完整的核电产业链供应链。
工程实现能力方面,“华龙一号”创造了全球三代核电建设纪录。以首堆工程为例,项目涉及70余个专业领域、360多个系统,需处理超过20万张设计图纸。面对“首堆必拖”的行业难题,中核集团通过科技创新将建设周期压缩至68.7个月,成为全球首个按计划建成的三代核电机组。后续机组在吸收首堆经验基础上,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建设效率显著优化。
运营绩效是检验核电技术成熟度的重要标准。全球首堆已连续安全稳定运行超1000天,累计输送清洁电力370亿千瓦时。目前所有投运机组均保持优异运营指标,这为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中核集团总设计师邢继强调:“我们要建立自己的核电标准体系,推动中国方案走向世界。”
技术迭代持续推进是“华龙一号”的显著特征。漳州1、2号机组采用融合技术方案,在首堆经验基础上集成最新科研成果。据批量化总设计师崔怀明介绍,改进后的反应堆功率提升4.4%,相当于每年多发电4.4亿度,同时满足国内外最新核安全标准要求。这种“一台更比一台强”的迭代模式,确保了技术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从经济效益看,漳州核电基地全面建成后年发电量将突破600亿度,可满足福建南部地区75%的用电需求。仅1、2号机组年发电量即达200亿度,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6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600万吨。这一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将有效优化福建省“北电南送”的电力格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