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商业评论 旗下
洞察商业 启迪未来

邬贺铨谈AI与数字安全:推动从被动防护到主动免疫的转型

   时间:2025-08-07 10:44 来源:ITBEAR作者:杨凌霄

在8月6日于北京盛大开幕的“ISC.AI 2025互联网安全大会”上,ISC名誉主席、知名教授邬贺铨发表了一场引人深思的演讲,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安全的深度融合,探讨其在数字化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邬贺铨首先强调,尽管基础大模型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展现出强大的通用能力,但在特定行业如金融、医疗、制造等领域的深度应用中,却遭遇了专业知识匮乏和场景适应性有限的挑战。他提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深化行业协作,鼓励大模型技术供应商与各行业领军企业紧密合作,深入理解行业知识图谱,共同构建专业语料库,为模型注入行业特色。同时,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如开放平台和工具链,降低中小企业应用门槛,实现行业大模型驱动的产业升级。

接着,邬贺铨指出,大模型对算力的高需求正深刻改变云计算生态,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模块化和简化。通过将大模型拆解为灵活的功能组件,构建AI平台,企业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选择和部署,这将显著降低中小企业的应用难度。同时,持续优化模型效率,如模型压缩、高效训练和推理加速技术,是保持强大能力的同时降低计算和能耗成本的关键,也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数字安全领域,邬贺铨认为,传统的被动安全防护体系已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威胁,必须进行创新升级。他提出,安全能力应向云端迁移,实现弹性扩展和按需交付,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体系化安全运营框架。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AI,特别是大模型的强大能力,实现威胁的异常检测和自动化响应,推动安全防御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预警和事中阻断的主动免疫模式转变。同时,确保AI系统自身的安全,加强对模型鲁棒性和可解释性的研究,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评估机制。

最后,邬贺铨强调,数字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新家园,面对人工智能和数字安全的全球性挑战,单打独斗无法应对,必须深化国际合作。他呼吁在人工智能伦理、数据跨境规则、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共享等领域加强对话,寻求共识,共同应对新型安全威胁。同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技术人才与数据的健康流动,共同推动全球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技术的进步,让创新惠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