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GPU第一股”摩尔线程正式启动科创板上市进程,其IPO计划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拟发行7000万股股份,发行价定为114.28元/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达8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约75.76亿元。这一发行价格创下年内新股发行新高,申购日期锁定在2025年11月24日。
机构投资者对本次发行表现出强烈兴趣。截至11月19日,公司已收到286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7787个配售对象报价,报价区间横跨88.79元至159.57元。经筛选后,7766个有效配售对象形成704.06亿股的申购总量,显示出资本市场对国产GPU产业的信心。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三大领域:新一代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及AISoC芯片研发项目,这些项目均瞄准自主可控技术突破。
公司核心团队的技术背景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创始人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在GPU领域深耕近二十年。其管理团队中多位成员同样具有国际芯片巨头工作经历,这种技术基因使公司成立仅五年便取得显著进展。目前,摩尔线程已形成覆盖AI计算、图形渲染、智能媒体等领域的完整产品线,推出四代GPU架构“苏堤”“春晓”“曲院”“平湖”,其中MTT S80显卡单精度浮点算力接近英伟达RTX 3060水平。
在11月21日举行的网上路演中,张建中坦诚回应技术差距问题。他指出,虽然公司在部分性能指标上实现突破,但与英伟达、AMD等国际龙头相比,仍需在技术积累和生态建设上持续发力。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自主研发的DirectX 12图形加速引擎已打破美国技术垄断,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该技术突破的GPU厂商,其产品可兼容多种主流图形API,为国产游戏、工业设计等领域提供底层支持。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正处于高投入扩张期。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从0.46亿元跃升至7.02亿元,但累计亏损仍达14.8亿元。这种“营收倍增但亏损扩大”的现象,反映出国产芯片企业普遍面临的研发重投入与市场培育周期长的双重挑战。公司预计最早于2027年实现盈利,其毛利率已从2022年的-70.4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9.17%,显示出技术成熟度提升带来的成本优化效应。
行业前景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29年中国GPU市场规模将突破1.3万亿元,主要驱动因素来自AI大模型训练、智能驾驶、元宇宙等新兴领域。摩尔线程已布局千卡级GPU智算集群,其基于MTT S5000搭建的集群效率超越国外同代产品,智能SoC芯片“长江”更在图形渲染性能上超越高通骁龙8295。这些技术突破使公司在数据中心、智能汽车等高增长市场占据先发优势。
面对技术追赶与市场开拓的双重任务,张建中强调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计划通过技术迭代、生态建设、成本优化等组合策略改善盈利状况,特别是在驱动软件等核心环节构建自主生态。这种“硬科技”发展路径,既符合国家战略方向,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观察国产芯片企业成长轨迹的典型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