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发展势头迅猛,自某一时段起,已有9个项目启动EPC总承包招标工作,其中5个项目顺利完成招标,中标总额累计约80亿元,这一数据彰显出该领域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压缩空气储能EPC市场中,呈现出央企主导、专业细分的鲜明竞争格局。从中标单位构成情况来看,多是由央企下属设计院与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携手组成的联合体。其中,中国能建集团和中国电建集团下属设计院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类企业凭借自身实力,具备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建设的全流程EPC能力,在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
今年6月,中国铁建所属铁一院成功中标内蒙古苏尼特左旗100MW/400MWh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EPC总承包。以中铁建为代表的建筑企业,依托其在地下空间勘察设计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在硐室类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中形成了独特的差异化竞争力,正逐步在市场中抢占更多份额。由于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建设复杂程度高,单一企业很难全面覆盖全链条能力,所以大多数项目的EPC都由设计院牵头组建联合体,以此实现各方优势互补。
总体而言,当前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的EPC市场,形成了以各大电力设计院为主导,以中国铁建等在地下工程建设领域拥有深厚技术和经验的企业为辅的格局。
已完成EPC招标的5个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若折合单价,中标价差异十分显著,这背后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规模差异,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功率与容量解耦,同等功率下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例如苏尼特左旗100MW/400MWh压缩空气储能1号示范项目,因规模相对较小,相比其他300MW +以上项目,单价明显提高。
其次是储气方案差异,储气库是压缩空气储能EPC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综合分析国内已完成可研设计或正在开展可研设计的项目资料,三种主要储气方式的平均造价差异明显:盐穴储气造价约100元/kWh,条件优越的盐穴造价还能进一步降低;人工硐室造价约500元/kWh;管线钢储气造价约1500元/kWh。对于放电时长5小时的项目,人工硐室相比盐穴储气增加造价2000元/kW,管线钢储气相比盐穴储气增加造价7000元/kW。在已完成招标的5个项目中,除昆明安宁项目利用现成退役盐穴储气外,其他4个项目均采用人工硐室。
再者是储热技术差异,储热技术按介质种类与运行温度可分为中温与高温两类。中温储热系统运行温度一般在100 - 200℃,通常采用水或带压热水作为储热介质,系统运行稳定,但热损失相对较大。高温储热系统在高于200℃的温度下运行,采用导热油或熔融盐等高温储热介质,具有热损失小、能量密度高的优点,不过材料和维护成本较高。以吉能宝清项目为例,其创新采用熔盐与热水双介质梯级储热方案:在压缩过程中,空气被压缩至360℃后,通过级间换热器将空气压缩产生的高温余热存储于熔盐储罐,中温余热则储存在热水罐,实现能量分级回收;发电时首先由中温热水预热空气,高温熔盐继续加热空气至330℃后,进入膨胀机膨胀做功并发电。该方案相比中温水储热,储热介质成本更高。
最后是招标范围差异,压缩空气储能项目EPC招标范围广泛、工程量大,具体招标范围的设置对EPC价格影响显著。例如湖南岳阳项目明确不含甲供设备,单价仅体现施工与辅材等成本;宝清项目采用EPC + F模式,报价包含项目融资成本。另外,部分压缩空气储能项目采取了地上与地下工程分开招标的形式。因此,EPC价格仅能作为辅助参考,不能作为评判项目经济性的指标,需明确不同项目的招标范围、储气方案、储热方案、规模大小等差异,从项目总投资角度来评判项目的经济性,相对更具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