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研究所近日发布《2025年轻人旅游趋势报告》,基于804份有效问卷,深度剖析了当代青年在旅游行为与观念层面的显著转变。报告指出,年轻群体的旅游模式正朝着“日常化、个性化、松弛感”三大方向演进,勾勒出一幅全新的旅游图景。
在旅游频次与时间安排上,“短频化”特征尤为突出。互联网与广告营销行业的从业者成为高频旅行者,年均出游超过4次,实现季度旅行自由;相比之下,学生群体尽管时间充裕,但出游频率却处于低位。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1-3天的短途旅行(38.6%)或4-5天的中短途旅行(38.6%),其中周末短途旅行(59.5%)成为最受欢迎的出行时段,远超法定节假日(53.5%)和寒暑假(16.7%)。为避开旅游高峰,41.8%的年轻人选择请年假,25.5%则通过调休拼凑长假,以享受更为舒适的旅行体验。
消费预算与目的地选择方面,年轻人展现出“理性化+个性化”的双重倾向。旅游预算与月收入紧密相关,无收入群体单次预算多在1000-3000元,而月收入3万元以上群体则可达8000-10000元。然而,在消费模式上,84.1%的年轻人倾向于“舒适型”,即在预算范围内平衡体验与成本,仅3.1%选择高端定制,12.8%选择穷游。目的地选择上,尽管历史悠久的老牌旅游城市(66.9%)仍受青睐,但远离城市喧嚣的大自然(62.8%)和小众冷门小城市(42.9%)的需求显著上升,反映出年轻人对自然疗愈与独特体验的渴望。
出行目的与方式上,年轻人更强调“松弛感+自主性”。休息放松(89.1%)成为旅游的核心目的,感受在地文化(74.7%)和亲近自然(70.4%)紧随其后,“反卷慢游”理念深入人心,年轻人拒绝“赶景点式”旅行,追求深度体验。独自旅行逐渐兴起,44.4%的年轻人有过独自旅行经历,仅次于与朋友同行(57.7%),远超报团游(6.6%)和拼旅游搭子(5.9%)。同时,59.8%的年轻人不考虑通过社交平台找陌生搭子,更看重出行的自由度与安全性。“出逃式旅游”成为新潮流,近半数年轻人旅游是为逃离职场压力,目的地不再是核心,“与世隔绝的松弛感”成为关键。
旅游已逐渐融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旅游结束后,45.8%的人感到“满血复活”,近半数人表示“一直玩一直爽,又想玩了”。年轻人不再将旅游视为珍稀体验,而是通过机票盲盒、平价酒店大促等方式,随时开启一场短途逃离,在陌生环境中漫步、放空、结交朋友,留存独家记忆。旅途中的意外邂逅、与自然的联结、跨文化交流等瞬间,成为年轻人铭记许久的珍贵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