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互联网行业热闹非凡,本地生活领域竞争激烈,外卖补贴大战如火如荼,AI技术加速落地,企业也在不断拓展新领域。然而,在这片喧嚣之中,拼多多却显得格外沉稳,始终专注于电商主业,稳步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今年4月,拼多多推出“千亿扶持”计划,旨在构建高质量电商生态,推动产业带转型升级,提升商家和用户的体验,为下一个十年奠定坚实基础。
在贵州黔南贵定县,不起眼的刺梨曾被视为“鸡肋”野果,外表布满尖刺,口感酸涩,除了泡酒别无他用。然而,黄训才却从中看到了商机。他深入研究刺梨的价值,发现其维生素C含量是猕猴桃的30倍,堪称“天然抗氧化剂”。于是,他创立了刺梨汁品牌“山王果”,涵盖原汁、发酵汁、冻干粉、果脯等多个品类,并通过拼多多平台进入更多消费者的生活。借助平台的搜索推荐机制、精细化分发和补贴优惠,山王果的销量迅速攀升,复购率高达98%。2024年,该品牌在拼多多的销售额达到300万元,占总营收的10%。随着贵州刺梨被纳入“多多好特产”重点扶持类目,山王果计划将电商销售占比提升至70%,拼多多成为其重点发力平台。
拼多多的“多多好特产”专项深入全国农牧产区,探索水果、海鲜、蔬菜、肉类、农副加工产品等农货上行新模式。根据《2025农产品上行半年报》,在“多多好特产”的扶持下,平台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商家数量和商品供给质量显著提升,优质品种和新质商品的SKU增长54%。山东烟台莱阳的95后新农人付佳奇,通过拼多多直播将秋月梨推向全国。他以“尝鲜价”引流,明确告知后期涨价,复购时再上调利润,店铺复购率高达36%,超过98%的同行。付佳奇表示,拼多多的推广费用和运营门槛较低,减轻了引流压力,使团队能专注于产品品控和用户体验。在“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期间,拼多多联合30万农货商家上线“多多丰收馆”,10亿补贴资金和20亿流量资源流向品质农货商家,既提升了农货上行效率,也增加了农民收入。付佳奇粗略估算,当时仓库新增临时工人两三百人,日工资达300-400元,基本实现月入过万。
拼多多的扶持不仅惠及农产品,也推动了产业带商家的转型升级。以平湖箱包为例,这座位于上海和杭州之间的城市,长期以代工为主,利润微薄。衢州小伙巫鹏与工厂主李光程合作,从PC塑料行李箱转向镁铝合金行李箱市场,打造自有品牌,并将拼多多作为主战场。拼多多根据不同客单价产品提供差异化玩法和资源位,运营人员还提供市场趋势和运营建议。百亿补贴降低了高客单价产品的消费门槛,减轻了商家成本负担。威海钓具商家孙中文对此深有体会。2020年,他创立的品牌“创威”入驻拼多多,首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平台的推荐机制带来大量订单,随着规模扩大,边际成本降低,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提升。首款产品“凌天系列”上线首月销售数万支,至今仍是店铺常青款。
根据《新质供给一周年发展报告》,依托“新质供给”专项,产业带商家数量快速增长,95后商家同比增长31%,00后商家同比增长44%。优质产品和新质商品的SKU数同比增长超五成,激活了商家的创新动能,推动产业带走向高质量发展。拼多多通过减免物流中转费等措施,持续扩大“包邮区”,使青海、甘肃、西藏、内蒙古等西部偏远地区的消费者享受同等网购便利。根河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历史极端最低气温达-58℃,被称为“中国冷极”。过去,这里因地处偏远、冬长夏短,长期被排除在“包邮区”之外。2024年下半年,拼多多宣布减免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并在东北增设中转仓,发往根河的快递改为经辽宁沈阳中转,二段物流时效从5天以上压缩至3天内,降低了商家成本,提升了消费者体验。
内蒙古女孩莲花开设了一家咖啡工作室,用羊毛毡作品记录家乡的苍穹、草原和河流。她既是商家,也是消费者,深切感受到电商平台长期主义的成效:羊毛毡材料成本节省至少10%,而店里一款酸马奶果香特调所需的百香果从海南发货,物流中转费由拼多多承担。当商家发货至偏远地区无需担忧利润,商品流转幅度加大,更多人与货加入经济循环。拼多多的选择是不断优化平台生态,推动优质商家和商品高效连接消费市场,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正如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所说,过去十年,拼多多通过数字化力量服务更广泛群体,尤其在农业振兴和产业升级方面持续投入。这样的探索正在深入,健康、可持续的生态是平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