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商业评论 旗下
洞察商业 启迪未来

逆势布局!东北这家超市新势力以2万平米大店重构消费新体验

   时间:2025-11-24 22:09 来源:快讯作者:郑佳

当国内多数上万平方米的大型超市纷纷收缩规模、缩减门店时,沈阳却有一家区域零售企业逆势而上,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这家名为开心农场的企业,以“大店模式”在沈阳市场迅速崛起,不仅接连开出两家2万平方米的会员店,还计划在当地开设第三家门店,并有意进军华东上海市场,引发零售圈热议。

2024年底,开心农场首家A会员店在沈阳开业,凭借2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和独特的业态模式,迅速吸引消费者关注。一年后,第二家同规模门店在沈阳建筑大学附近落地,开业当天人潮涌动,停车位早早饱和,不少顾客将车停在外场后乘坐摆渡车进店购物。社交媒体上,有消费者分享称,开业数日后店内依然拥挤,足见其热度。

在行业普遍追求“小而美”的背景下,开心农场A会员店的“大店策略”显得尤为突出。据知情人士透露,该企业不仅在沈阳筹备第三家门店,还计划将业务拓展至上海,试图在更广阔的市场中验证其模式。与此同时,沈阳本地已有2-3家类似业态的门店正在筹备中,开心农场俨然成为区域零售创新的标杆。

开心农场A会员店的崛起并非简单复制传统大卖场模式,而是对传统业态的深度重构。以第二家门店为例,其选址紧邻地铁口,周边覆盖大学和社区,拥有稳定的客流基础。针对首店被诟病的停车难题,新店不仅扩大了停车场面积,还创新性地提供2000平方米外场停车区和摆渡车服务,解决了家庭客群的购物痛点。

店内空间布局围绕“生鲜+现制现售”展开,形成独特的消费体验。一层以高频民生商品为主,入口处设置水吧和简餐区,中间是海鲜陈列区,后端则摆放水果、米面粮油和冷冻食品,整体风格干净整洁,兼具“东北早市”的烟火气与现代超市的规范性。二层聚焦“一日三餐”,蔬菜和肉类区域与熟食、休闲食品和酒水饮料区形成动线闭环,满足消费者从采购到搭配的完整需求。三层则以现制现售为核心,既提供大麻花、油炸糕等东北传统小吃,也引入烘焙蛋糕、烤鸡等西式商品,形成“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小吃街场景。

这种业态创新的背后,是开心农场深耕生鲜供应链十余年的积累。自2012年以生鲜超市起家以来,该企业通过优化采购、分级和损耗管理,构建了稳定的供应链体系。A会员店的生鲜商品正是这一能力的集中体现——通过向上游延伸降低成本,同时通过差异化选品提升竞争力。例如,民生商品价格贴近“早市水平”,而熟食、现制食品则凭借新鲜度、透明制作过程和舒适购物环境,吸引消费者为品质支付溢价,形成“质价比”优势。

开心农场的模式并非孤立案例。近年来,河南鲜风生活、陕西成山农场等区域零售品牌纷纷涌现,它们未盲目复制“胖东来”等成功模板,而是结合本地消费习惯,探索差异化路径。例如,比优特在东北市场通过性价比和标准化连锁路线开出超100家直营超市,而开心农场则代表另一种方向:以体验和烟火气为核心,打造“本地生活目的地”。

这种趋势反映出国内商超行业正进入“区域深耕时代”。首都经济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指出,日本市场近10-20年崛起的超市均具有鲜明本地化特征,中国零售业的变革同样需要长期探索,当前变化中蕴含巨大机会。盒马创始人侯毅也认为,类似开心农场的新势力有望在三至五年内成为行业主力军,若能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规模化,未来甚至可能诞生上市公司。

然而,开心农场的模式仍面临挑战。业内人士分析,其“重人力、重加工、重体验”的运营方式在沈阳市场可行,但若拓展至上海等一线城市,人力成本和管理难度可能成为瓶颈。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区域扩张的适应性等问题仍需时间验证。尽管如此,这家区域零售企业的探索,无疑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电商冲击下,线下商超的竞争力或许不在于标品和价格,而在于能否通过非标商品和体验感构建差异化壁垒。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