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海尔智家作为行业唯一代表,分享了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实践成果。从高端化布局到全球化拓展,从数字化升级到智能化应用,再到生态化协同,海尔智家通过多维度创新构建了独特的竞争力体系。其中,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费率优化成效尤为显著,近五年累计下降5.4个百分点,净利率持续提升,这一数据直观印证了战略转型的实效。
这场转型的深层逻辑,源于对用户需求变迁的敏锐洞察。当消费市场从标准化转向个性化,从单一功能需求升级为场景化体验追求,企业必须打破传统生产逻辑。海尔智家将数字化转型定义为商业模式重构,通过构建"用户需求驱动"的拉力模型,替代"企业生产主导"的推力模式。这种转变不仅要求技术升级,更涉及组织架构、流程设计乃至思维方式的全面革新。
在研发环节,全球一体化数字平台成为连接用户需求的神经中枢。通过实时分析不同市场数据,研发团队能够精准定位差异化需求:美国市场偏好大容量机型,欧洲市场注重能效标准,中国市场则追求空间利用率。基于此推出的COMBO大滚筒洗衣机、X11系列等创新产品,成功实现"一款产品打全球"的突破。这种研发模式的变革,使设计成本降低12%,物料损耗减少8%,新品上市周期缩短30%。
制造体系的数字化升级同样深刻。面对每年超1亿台的全球产能,海尔智家构建了智能供应链网络。通过动态调度系统,东南亚生产的冰箱可能直供欧洲,中东非生产的空调优先配送非洲市场。视觉检测技术的引入使产品缺陷率下降至0.02%,而智能排产系统将设备利用率提升至92%。更关键的是,这种柔性制造能力使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波动,某系列洗衣机曾因社交媒体好评引发订单激增,工厂在72小时内完成产能调整并完成交付。
渠道革命是数字化转型的另一重要战场。通过统仓TOC模式,海尔智家重构了商品流通路径。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全国74%的区县实现仓库直发用户,配送周期缩短至48小时。服务环节的"送装一体"改革,使安装响应时间压缩至2小时内,用户满意度达到99.6%。这种端到端的可视化流程,不仅提升了运营效率,更创造了独特的用户体验价值——某用户曾在社交平台分享:"从下单到使用只用了36小时,全程都能查看物流进度,这种确定感是前所未有的。"
费率优化的背后,是组织效能的质变。数字化转型促使海尔智家打破部门壁垒,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跨职能团队。研发人员与市场人员共同分析用户评论,制造工程师与物流专员协同优化配送路线,这种协作模式使决策链条缩短60%。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员工从执行指令转变为创造价值,每个环节都在思考"如何为用户节省1分钟"或"如何降低1元成本"。这种文化基因的重塑,正是费率持续优化的根本动力。
当行业还在讨论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路径时,海尔智家已经完成从工具应用到价值创造的跨越。其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的构建不在于技术堆砌的厚度,而在于技术与人、技术与价值的连接深度。这种连接不仅创造了商业效率,更重新定义了企业与用户的关系——当每次成本优化都能转化为用户体验提升,当每个效率指标都对应着用户满意度增长,企业的增长自然获得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