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创始人雷军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就汽车安全议题展开密集发声,连续发布三条微博阐述其产品理念。在一条微博中,雷军回应外界对其产品定义的争议,指出去年4月采访中“车辆外观优先”的表述与“安全是基础”并不冲突,并反问设计环节提及轮毂难度的言论有何问题。他同时引用过往言论强化安全立场,包括2024年初强调的“安全高于一切”四重保障体系,以及2023年底披露的电池安全标准细节。
针对网络舆论中的质疑声音,雷军在回复网友评论时直言存在断章取义现象。这一表态被外界视为对近期争议事件的直接回应。此前有视频显示,某品牌车辆在事故中出现车门无法开启的情况,尽管未明确指向具体车型,但舆论场中部分声音将矛头指向小米汽车,导致品牌口碑出现波动,甚至延伸至对创始人的个人评价。
伴随争议发酵,小米集团公关体系出现人事调整。据内部人士透露,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即将调任新岗位。这位2021年5月升任现职的公关负责人,长期活跃于社交媒体平台,以快速回应热点事件著称,其个人账号已成为小米对外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此次岗位变动引发业界对小米传播策略调整的猜测,有分析认为这可能预示着品牌将采用更低调的危机应对方式。
值得关注的是,雷军在强调安全理念时,特别提及小米汽车在被动安全、主动安全、电池安全及隐私安全四个维度的技术投入。数据显示,该品牌电池安全测试标准较行业标准提升37%,但在实际事故中的表现仍需接受市场检验。此次舆论风波凸显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如何在技术创新与公众认知之间建立有效沟通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