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相关研究院近日发布了《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2025》,该报告从产业创新环境、投入、产出和绩效四个维度,对全球27个主要城市进行了系统评估,展现了全球产业创新格局的最新动态。
报告显示,全球产业创新重心正加速向亚洲转移。东京以46.84分位居榜首,深圳以46.79分紧随其后,纽约、旧金山和北京分列第三至第五位。在前十名城市中,亚洲占据六席,其中东京凭借突出的专利产出和高技术产品出口表现领先,深圳则在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出口和人力资源方面表现突出。城市创新实力呈现明显的梯队分布特征:40-50分区间的城市有6座,20-40分区间的城市有13座,20分以下的城市有8座。纽约是唯一在四大核心维度均进入前十的均衡型城市。
在单项指标方面,产业创新环境排名前五的城市被波士顿、新加坡等城市占据,欧美城市整体表现较强;创新投入领域,旧金山和伦敦领先,但亚洲城市与欧美城市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创新产出呈现东亚绝对优势,前五名均为亚洲城市;创新绩效则由纽约、东京等欧美和亚洲顶尖城市主导。
指数变化分析表明,66.7%的城市实现了创新指数的正增长,东京和首尔的增幅最为显著。中国的深圳、北京和上海均有所提升,其中东亚城市在创新产出方面的增长尤为突出,而部分北美和澳洲城市则出现了负增长。尽管深圳整体排名靠前,但在基础研究投入和孵化器数量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导致其创新绩效呈现负增长。
报告提出了“双链融合”理论,强调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协同是提升创新效能的关键。针对深圳的发展,报告建议明确差异化战略定位,构建“雨林式”创新生态,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地,优化制度与资本支持,升级空间载体,深化全球创新合作。同时,报告指出深圳需要强化基础研究、攻克核心技术、优化城市软环境,以巩固优势,补齐短板。
当前,全球创新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亚洲城市的崛起成为显著特征,不同城市依托自身优势形成了多样化的创新模式。深圳作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节点,需通过全链条创新生态建设,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向全球顶尖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