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波音公司“星际客机”(Starliner)的下一项任务(Starliner-1)将被调整为纯货运任务,发射时间不早于2026年4月。这一决定意味着,波音飞船将不再搭载宇航员,而是专注于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以验证其系统升级后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次调整的直接原因,是波音“星际客机”自研发以来多次遭遇技术问题,特别是2024年首次载人任务的严重失败。当时,飞船搭载两名宇航员布奇·威尔莫尔和苏尼·威廉姆斯升空,但在任务期间,推进器出现故障,氦气发生泄漏,导致飞船无法正常机动。原计划仅持续数天的任务被迫延长至近三个月,最终NASA不得不决定让飞船无载人返回,并安排宇航员改乘SpaceX的“龙”飞船返回地球。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星际客机”首次载人任务以失败告终,也引发了对其安全性的广泛质疑。
根据NASA的最新安排,如果Starliner-1货运任务能够成功完成,波音公司可能获得继续执行最多三次载人任务的机会。然而,若此次任务再次失败,“星际客机”项目可能面临全面终止的风险。这一决定反映了NASA对波音飞船可靠性的谨慎态度,同时也凸显了NASA在载人航天领域对技术成熟度的严格要求。
波音“星际客机”的研发历程可谓坎坷。自项目启动以来,已历经十余年时间,但仅完成了一次不完整的载人飞行。据估算,该项目累计损失已超过20亿美元。相比之下,其竞争对手SpaceX的表现则显得尤为突出。自2020年以来,SpaceX已成功为NASA执行了12次载人任务,其技术成熟度和任务稳定性得到了广泛认可。这也使得NASA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更倾向于技术更为可靠的SpaceX。
波音公司目前正全力推进“星际客机”的技术升级和问题修复,以期在未来的货运任务中证明其飞船的可靠性。然而,面对SpaceX的强劲竞争,波音能否重新赢得NASA的信任,仍是一个未知数。此次货运任务的成败,不仅将决定“星际客机”项目的未来走向,也可能影响美国载人航天领域的竞争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