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一家以巨型轮胎为核心业务的企业——海安集团,近日正式登陆深交所主板,开启了资本市场的新篇章。这家企业的成长故事,始于一位与轮胎结缘40年的匠人——董事长朱晖。从广西百色水电站工地上的一名普通补胎工,到创办海安集团并立志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全钢巨型轮胎,朱晖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
海安集团的诞生,承载着打破国际技术垄断的使命。回溯至2005年,当朱晖决定创办海安集团时,全钢巨型轮胎的国产化仍是一片空白。米其林等国际巨头牢牢掌握着核心技术,国内连一条完整的生产线都未曾有过。面对这样的困境,朱晖没有退缩,而是联合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设备厂家等多方力量,共同开展技术攻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国内首条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生产线在海安集团诞生,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海安集团所生产的巨型轮胎,不仅体型庞大——高达4米、重达6吨,而且性能卓越。这些轮胎能够承载百吨级矿车在极寒环境中作业,广泛应用于大型矿山和基建项目。它们的问世,不仅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全钢巨型轮胎生产能力的国家。海安集团总工程师黄振华介绍,公司根据不同矿山场景设计不同花纹的轮胎,确保每一条轮胎都能精准匹配客户需求。
对质量的执着追求,是海安集团赢得市场认可的关键。朱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莆田“老话”——“拿石头捶打自己的胸口”,正是这种实打实、硬碰硬的做事态度,让海安集团的产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今年6月,海安集团生产的27.00R49HA-162轮胎,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北电胜利煤矿持续运行超6年,累计安全使用26530小时,创下了全球同类型号轮胎的最高寿命纪录。这一成就,不仅是对海安集团产品质量的最好证明,也为其赢得了国家能源集团颁发的荣誉证书。
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海安集团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此次IPO,海安集团吸引了紫金矿业、江西铜业、徐工机械等产业资本的深度绑定。这些战略投资者不仅是海安集团的资金支持者,更是其产业链上的重要合作伙伴。他们与海安集团签署了具有约束力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构建了“资本+订单”的双重保障体系。这种深度绑定的模式,为海安集团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上,海安集团同样展现出了卓越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公司派出工程师团队深入国外矿山,勘察海拔、纬度、路况等参数,然后根据参数量身定制轮胎。这种精准服务矿山的策略,让海安集团在海外市场赢得了广泛赞誉。目前,海安集团已实现10余个系列、35个规格全钢巨型轮胎产品的量产,成为全球第三家具备全系列规格全钢巨型轮胎产品量产能力的制造商。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22年海安集团以1.4万条全钢巨型轮胎的产量位居全球第四,在国内企业中排名第一。
招股书显示,近年来海安集团的业绩持续增长。从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由15.08亿元增至23亿元,净利润由3.54亿元升至6.79亿元。其中,境外销售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超过70%,产品远销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海安集团对技术创新和品质控制的坚持。
面对全球全钢巨型轮胎市场的旺盛需求,海安集团意在通过本次IPO实现产能提升和研发加强。募资将用于全钢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扩产及自动化生产线技改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朱晖表示,上市将为海安集团注入新的发展动能,推动公司在全球市场上进一步提升份额,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走向世界贡献力量。在海安集团的发展历程中,“重”字哲学始终贯穿其中。这不仅体现在产品上,也融入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之中。朱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长期交往需要信赖和友谊,企业绝不能随意提价、趁火打劫。这种稳健的经营策略,为海安集团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