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商业评论 旗下
洞察商业 启迪未来

欧洲设阻C919适航认证,国产长江发动机助力中国大飞机破局前行

   时间:2025-11-22 15:13 来源:快讯作者:陈阳

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执行董事弗洛里安·吉勒梅近期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商飞C919大型客机短期内难以获得欧洲适航认证。他表示,尽管双方已开展四年合作,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认证流程仍需三至六年时间完成。这一表态引发国际航空业广泛关注,部分外媒解读为欧洲市场对中国航空产品的阶段性限制。

作为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客机,C919自2023年投入商业运营以来,已累计交付数十架。商飞公司此前将欧洲认证视为全球化战略的关键环节,不仅因EASA标准在国际航空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更因非洲、亚洲多国在适航审定中常以欧洲标准为参考。2024年8月,EASA技术团队赴上海开展第四轮现场评估,曾释放积极信号,表示可启动验证试飞程序,这曾让业界对2025年取证充满期待。

吉勒梅在科隆总部接受《新工厂》杂志采访时解释,认证延期主要源于技术流程复杂性。他强调,尽管C919约80%零部件来自欧美供应商,但整机集成系统仍需EASA独立评估,涉及设计验证、部件测试、试飞数据等全链条审查。根据外媒推算,最乐观情况下认证需等到2028年,最迟可能延至2031年。这一时间表与商飞原计划形成鲜明对比——该公司曾计划2025年交付30架C919,并逐步将年产能提升至50架。

行业分析指出,欧洲认证延迟背后存在市场保护考量。自2024年波音737 MAX系列事故导致全球大规模停飞后,空客公司订单量激增,目前排产已延伸至2030年后。市场观察人士认为,欧洲航空监管机构可能通过技术审查流程,为空客维持垄断地位争取时间。吉勒梅也承认,C919若获认证将显著改变全球民航市场格局,其性价比优势可能对现有双寡头竞争模式形成冲击。

供应链安全问题是C919面临的另一挑战。该机型目前搭载的LEAP-1C发动机由CFM国际(通用电气与赛峰合资)生产,2023年美国商务部曾以技术安全为由暂停出口许可,导致商飞交付进度受阻。此次风波促使中国加速推进发动机国产化进程。由航发集团研发的长江1000A发动机自2023年起在运-20平台开展试飞,2025年3月最新测试数据显示,其推力、油耗等核心指标已达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寿命指标正在持续改进。AECC公司透露,该发动机预计2026年完成适航认证,可完全替代进口产品。

尽管欧洲市场准入受阻,C919的国际化步伐并未停滞。通过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签署双边适航协议,该机型已获得在这些区域运营的许可。目前商飞三条总装线全负荷运转,采用三班倒生产模式确保年度交付目标。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长江1000A发动机量产和宽体机C929研发推进,中国民航工业将逐步构建独立于欧美技术体系的供应链,届时全球航空市场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