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商业评论 旗下
洞察商业 启迪未来

英特尔Arrow Lake处理器曝光:22nm基板成亮点,性能瓶颈待解

   时间:2025-05-06 13:25 来源:ITBEAR作者:苏婉清

近期,芯片分析领域的一则重磅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分析师Andreas Schilling公开了一组英特尔Arrow Lake处理器晶圆透视图,详细展示了酷睿Ultra 200S处理器内部复杂的构造与布局,为公众揭开了这款产品的神秘面纱。

Arrow Lake处理器作为英特尔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首次完全依赖于台积电(除基板外)的制造工艺,并引入了先进的Chiplet多芯片封装技术。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处理器的性能,还标志着英特尔在制造策略上的重大转变。

从透视图来看,Arrow Lake处理器的核心模块配置极为复杂。计算模块(Compute Tile)采用了台积电的N3B制程,面积达到117.241平方毫米;输入输出模块(I/O Tile)和系统单元模块(SoC Tile)则分别使用了台积电的N6制程,面积分别为24.475平方毫米和86.648平方毫米。核显模块(GPU Tile)集成了4个Xe核心及Arc Alchemist渲染单元,为用户带来出色的图形处理能力。

Arrow Lake处理器的基板(BaseTile中介层)是基于英特尔自家的22nm FinFET工艺制造的,面积达到了302.994平方毫米。这一设计不仅展现了英特尔在制造工艺上的深厚底蕴,也标志着英特尔首次推出了除基板外完全由竞争对手制造的产品。

在处理器内部,8个性能核(P-core)和16个能效核(E-core)通过巧妙的布局设计,实现了性能与能效的完美结合。性能核分布在芯片的边缘与中心区域,而能效核则以四集群的形式穿插其间,挂在中央的Ring Agent环形总线上,以降低热密度并提高整体性能。

在缓存方面,Arrow Lake处理器也进行了重大升级。每个性能核都配置了3MB的L3高速缓存(总共36MB),而每个能效核集群则配备了3MB的L2缓存。更引人注目的是,英特尔首次将能效核集群接入性能核共享的L3缓存,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能效核的性能。

在功能模块方面,Arrow Lake处理器同样表现出色。I/O模块集成了雷电4控制器、显示PHY、PCIe Express缓冲器/PHY和TBT4 PHY,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接口选项。SoC模块则包含了显示引擎、媒体引擎、更多PCIe PHY、缓冲器和DDR5内存控制器,为处理器提供了强大的系统级支持。而GPU模块则包含了四个Xe GPU内核和一个Xe LPG(Arc Alchemist)渲染处理单元,为用户带来了出色的图形处理能力。

尽管Arrow Lake处理器在设计和性能上都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并未完全达到用户的预期。特别是在游戏性能测试中,Arrow Lake系列酷睿Ultra 200S桌面处理器甚至落后于14代酷睿处理器(如i9-14900K)。据分析,这可能是由于模块间延迟问题所导致的。目前,英特尔正在积极通过固件更新来解决这一问题,以进一步提升处理器的性能表现。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