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商业评论 旗下
洞察商业 启迪未来

iFi iDSD Valkyrie:重塑便携音频体验,瑞士军刀级音乐伴侣

   时间:2025-07-03 01:25 来源:ITBEAR作者:沈瑾瑜

近期,音频设备领域迎来了一位备受瞩目的新成员——Valkyrie,这款由iFi推出的便携解码耳放,自上市以来便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发烧友自然而然地将其与iFi家族的Diablo系列进行对比,毕竟两者都定位于便携设备。然而,官方更倾向于将Valkyrie视为Pro系列台机的“移动版”。但根据资深iFi设备爱好者的观察,Valkyrie更像是micro iDSD Signature的终极进化形态,完美融合了iFi便携设备一贯的丰富拓展性、功能性以及超越体积的推力表现。

Valkyrie在外观设计上摒弃了iFi传统产品系列的风格,反而更接近论坛中烧友们提到的“大酒壶”形象。机身线条柔和,没有棱角,全金属工艺下却毫无硬核科技感,更像是一款寻常家庭也能轻松拥有的产品,而非一眼就能看出其发烧或极客属性的设备。机身重量适中,不到900克,便于携带。作为带电池的解码耳放,Valkyrie专为移动场景设计,官方宣称续航可达18小时,远超许多高功率便携播放器,并支持C口供电。包装内附带的iPower X电源适配器及多种转接头,展现了iFi一贯的慷慨配件策略。

打开包装,内部的收纳包与机身同色,实用性极强,不仅能容纳机身,还能额外放置线材和几副耳塞。细节设计同样用心,内部有可拆卸隔离带和网兜,外部配备金属拉环和弹力带装置,便于挂在背包或行李箱拉杆上,非常适合差旅使用。在飞机或高铁上,Valkyrie都能轻松满足音乐需求,相比传统台式设备更为便捷。

Valkyrie在功能与拓展性上依旧展现了iFi“瑞士军刀”级的实力。虽然为了便携性在接口上有所妥协,如采用4.4平衡口和3.5非平衡口而非卡侬口,但其左侧耳机口与右侧功能按钮的对称设计巧妙且精美。背面接口丰富,支持作为独立耳放和解码器使用,模拟输出包括RCA和3.5口,而3.5和4.4口还可兼任输入/输出口。数字输入则涵盖USB-C、S/PDIFT(光纤/同轴)及蓝牙,蓝牙支持包括LDAC、aptX LossLess、aptX Adaptive、LHDC和HWA等多种高清编码,且信号优化表现出色。

硬件配置上,Valkyrie搭载了四颗BB DSD1793芯片,结合Pro iDSD下放的模拟电路设计,输出功率高达5700mW。如此高的功率储备意味着更高的驱动上限和更稳定的控制力。声音表现上,Valkyrie的控制力甚至超越了iFi自家的许多高端台机产品,能够在高音量下保持高频平顺与温润感,与iFi传统的家族式风格和能量倾向形成鲜明对比。调音层面,Valkyrie在细腻度上更进一步,如果大菠萝二代已经足够细腻,那么Valkyrie则更上一层楼。

声学算法层面,Valkyrie同样提供了“超大杯”配置。多达六种滤波器算法、两种K2升频模式、独立的工作室级Crysopeia FPGA重制引擎及专业DSD重制算法(三种模式),再加上增益切换开关与XSpace/XBass Ⅱ/XPresence等音效的单一/同步组合,为玩家提供了几乎无限的玩法和耳机适配性。这些调节支持全部数字输入方式,且XSpace/XBass Ⅱ/XPresence均为硬件级调节。

其中,XSpace和XBass Ⅱ功能已为发烧友所熟知,分别用于提升空间感和低频质感。而新增的XPresence算法则类似于“近场”算法,能够拉近人声距离和整体舞台感,非常适合听流行和Live录音。K2算法则来自JVCKENWOOD,经过市场多年考验,开启后能提升声音密度和高频表现。DSD重制算法在人声类曲目中表现尤为出色,音色饱满蓬松,气息绵密,类似于从CD切换到SACD的听感。

在声音底子上,Valkyrie推力强劲,能够轻松驱动各种耳机,包括Abyss Dianna TC等平板耳机,展现出接近大型甲类台机耳放的水准。然而,在面对潜力巨大的耳机如金平面GL3000时,仍会稍显不足,声场偏小且两端延展不足。对于动圈耳机,如R70XA、DT880等,Valkyrie则能轻松应对。不过,与自家Pro iDSD相比,Valkyrie仍带有一股“随身味儿”,结像骨架不够丰满,形体偏精细,更适合耳塞、头戴和有源音箱的多位一体搭配。

Valkyrie在开机后即使不接入音源也会持续发热并掉电约20分钟,以保持模拟IC元件通电状态,从而无需热机即可保持最佳声音状态。这一设计虽可能被视为缺点,但对声音表现却是有益的。未来若能在配套APP中实现此功能的调节,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综合来看,Valkyrie是否具备性价比取决于个人需求及对后端设备的搭配需求。作为细分市场的产品,Valkyrie的存在本身并非为了取悦所有人,而一旦戳中需求,便展现出极高的不可替代性。它不仅融合了iFi家族对推力、拓展性、可玩性的追求,还融入了人性化的操作和声音音乐性上的更高追求。这把“瑞士军刀”所闪过的,是音乐承载工具本应有的温度。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