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商业评论 旗下
洞察商业 启迪未来

航天科技助力!我国地质灾害隐患识别进入主动防治新时代

   时间:2025-05-12 11:16 来源:ITBEAR作者:苏婉清

在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一重要时刻,我国防灾技术的飞跃式进步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据权威报道,我国已成功构建起一套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技术体系,针对重大灾害隐患实施主动防治策略。

在这一体系中,遥感卫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已有十多颗遥感卫星,包括光学与合成孔径雷达卫星,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灾害的防控工作。这些卫星如同天眼,时刻监视着大地的动静,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自2020年起,自然资源部门借助遥感卫星的力量,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工作。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识别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超过4.6万处。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与技术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与付出。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遥感技术研究所所长葛大庆指出,在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质灾害频发的省份,遥感卫星的识别准确率高达80%。对于那些地形复杂、人员难以到达的地区,遥感卫星的应用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它极大地提高了灾害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后续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遥感卫星外,航空无人机也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卫星识别出潜在的风险源后,无人机便会进行低空观测,进一步细化识别结果。再结合地面的实地调查,地质灾害的风险隐患点便能被准确锁定。这种天地空一体化的监测模式,确保了我国能够实现对重大灾害隐患的全方位、无死角监控。

近年来我国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北斗滑坡监测仪、泥位计等传感器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控地表形变和泥石流等灾害风险,其中北斗滑坡监测仪的测量精度更是达到了毫米级。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份建设了自动化监测台站,覆盖了7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灾害预警的及时性,也为灾害防治提供了更加科学、精准的数据支持。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