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商业评论 旗下
洞察商业 启迪未来

生成式AI重塑翻译业!中国首部翻译应用指南出炉

   时间:2025-05-04 14:11 来源:ITBEAR作者:苏婉清

近日,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在其年度盛会上正式揭晓了一项重要成果——《翻译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指南(2025)》。该指南的发布标志着翻译行业在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浪潮时,迈出了规范化、专业化的关键一步。

据悉,这份《指南》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于语言处理领域取得持续突破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不仅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还从场景应用、能力升级、技术伦理和质量管控等多个维度,为翻译行业提供了全面的指导。特别是针对效率与质量、创新与风险、技术与人文三大核心矛盾,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在提升效率与质量方面,《指南》倡导“以人为本,技术赋能”的理念,推动人工智能从单纯的辅助工具向智能协作伙伴转变。通过定制化的译前准备、智能化的译中输出以及便捷的译后优化,实现了文本分析、语料挖掘、资料整合等功能的无缝协同。同时,融入了实时互译、术语统一、风格迁移等先进技术,为翻译任务提供了从分解到质量评估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在创新应用层面,《指南》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翻译领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知识整合、生成与应用能力。通过构建多语种、多领域的结构化翻译知识体系,推动形成可持续演化的知识库,从而大幅提升译员的知识获取与再利用效率,为翻译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风险管控同样不容忽视。《指南》在伦理治理与质量控制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包括在使用前必须获得客户的知情授权,明确人机角色与责任;识别原文中的伦理敏感内容,强化技术使用中的伦理意识;以及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数据的合规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有效保护隐私与商业机密。

《指南》还特别强调了技术应用与人文价值的平衡。指出译者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思考力、批判力和文化洞察力。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译者应保持理性态度,善用技术而不依赖技术,坚持“技术为用、人为本”的原则。在协同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承担起文化阐释与多元语境建构的重要责任。

针对AI对翻译人才的影响,《指南》也给出了积极的建议。鼓励译者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理解、表达、翻译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积极更新知识结构,借助技术提升专业素养。虽然低端翻译工作可能会受到AI的冲击,但高水平翻译仍然需要人类的文化理解与创造力作为支撑。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