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商业评论 旗下
洞察商业 启迪未来

英特尔代工战略全面加速:18A制程量产在即,能否打破台积电垄断格局?

   时间:2025-05-04 10:46 来源:华尔街见闻作者:华尔街见闻

在半导体代工领域,一场技术与生态的较量正在上演。2025年的英特尔代工大会(Intel Foundry Direct Connect)上,英特尔揭示了其“四年五个制程节点”计划的最新进展,标志着这家科技巨头在代工战略上的全面加速。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在大会上表示,公司正推动代工业务进入新阶段,不仅在成熟节点上取得了进展,如16nm生产流片的成功,以及与联华电子合作开发的12nm节点,更是在先进制程上发起了猛烈攻势。

Intel 18A制程节点,作为英特尔代工战略的核心,已进入风险试产阶段,预计年底实现大规模量产。这一节点采用了Power Via背面供电技术,晶体管密度提升20%,性能提升10%-15%,主要面向AI芯片、高性能计算和自动驾驶等高端市场。英特尔凭借这一技术优势,已经吸引了英伟达、博通等头部客户,其中英伟达计划基于18A制程开发下一代AI加速卡。

而在下一代制程布局上,英特尔同样不甘落后。Intel 14A(1.4nm)制程已启动客户合作,并发送了早期制程工艺设计工具包(PDK)。预计这一制程将于2027年量产,比台积电的A14制程早一年推向市场。14A制程将采用Power Direct直接触点供电技术和第二代Ribbon FET晶体管架构,每瓦性能提升15%-20%。还将引入Turbo Cell技术,进一步提高芯片速度和能效。

除了制程技术的突破,英特尔还在封装技术上发力,构建了系统级集成能力。通过Foveros Direct 3D堆叠和EMIB 2.5D桥接技术,英特尔展示了基于EMIB-T技术的超大规模Chiplet方案,可集成多个计算Die和高带宽内存,满足AI芯片对高带宽内存的需求。Foveros-R和Foveros-B技术也将于2027年量产,进一步提升封装灵活性和能效比。

在供应链协同方面,英特尔与Amkor Technology达成合作,将Amkor的封装产能纳入代工生态。这种“制程+封装”的协同模式,形成了英特尔为客户提供从芯片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全链条服务能力。例如,为英伟达定制的AI芯片可通过Foveros Direct实现3D堆叠,提升计算密度30%以上。

英特尔还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制造网络,以应对供应链风险。俄勒冈州晶圆厂已启动Intel 18A量产,亚利桑那州Fab 52工厂也计划于年底进入量产爬坡阶段。同时,与联电合作的12nm节点预计2026年完成验证,2027年量产,主要服务于物联网和汽车电子市场。

在资本投入上,英特尔过去四年累计投入900亿美元,其中370亿美元用于晶圆厂设备。这种激进的产能扩张策略,使其车规级存储封装产能在2025年提升50%,月产能突破1500万颗。英特尔代工加速联盟还新增了芯粒联盟和价值链联盟两大项目,聚焦于定义芯粒标准和整合IP、EDA等资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然而,英特尔的代工战略并非一帆风顺。技术验证风险、生态壁垒和财务压力仍是其面临的核心挑战。Intel 18A的良率提升和客户认证进度可能不及预期,而台积电等竞争对手已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英特尔代工业务在2024年亏损134亿美元,若18A量产不及预期,可能导致现金流进一步恶化。

尽管如此,英特尔仍在积极寻求突破。通过与联发科、微软、高通等企业的深度合作,英特尔在AI芯片和自动驾驶等领域逐步建立差异化优势。同时,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产能扩张和技术储备,也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大会上,英特尔还展示了其基于Foveros Direct技术的3D堆叠芯片方案,以及基于EMIB-T技术的Chiplet方案。这些创新技术不仅提升了芯片的集成密度和性能,还为未来的半导体代工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变量。

随着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不断发展,英特尔的代工战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然而,凭借其在制程技术、封装技术、供应链协同和资本投入等方面的全面布局,英特尔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半导体代工领域的重要力量。

在追求技术突破和生态布局的同时,英特尔还需关注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以确保其代工战略的成功实施。同时,面对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和内部财务压力,英特尔也需保持冷静和耐心,逐步解决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