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市场观察家注意到,自2022年起,黄金与白银之间的传统比价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波动,突破了长期维持的45至80的区间范围。金价攀升至新高,而银价却显得动力不足,这使得传统的金银比率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参考价值。
高盛投资银行在5月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金银两种贵金属的走势分化已成定局,未来白银在价格上恐怕难以与黄金并驾齐驱。这一预测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自俄罗斯外汇储备遭遇冻结以来,全球央行对黄金的购买量激增了五倍之多,这一变化被认为是导致金银比价结构性上升的关键因素。尽管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对白银的需求有所提振,但这并不足以弥补白银与黄金在市场表现上的巨大差距。高盛的分析师预测,到2025年底,金价有望达到3700美元/盎司,并可能在2026年中期进一步攀升至4000美元/盎司。
回顾过去40年,金银价格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它们的投资流动,包括ETF需求和COMEX上的净头寸,往往呈现出同步变化的趋势。白银的价格表现既受到作为贵金属投资流动的影响,也受到其工业属性的制约。然而,2022年成为了金银走势分化的重要转折点,金银比价自此持续在历史高位区间之上波动。
高盛认为,金银走势的分化源于央行需求格局的根本性变化。由于俄罗斯外汇储备被冻结,全球央行对黄金的购买量大幅增加。尽管在投资流动逆转时,金银价格可能同步下跌,但黄金能够受益于央行的结构性需求,而白银则不太可能因此追赶黄金。
高盛进一步指出,央行购买白银的可能性极低,这主要基于三个结构性原因。首先,黄金的物理特性使其更适合作为储备资产,其稀缺性、高价值密度以及化学稳定性都优于白银。其次,白银缺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认可,且其工业属性使其具有顺周期性,不太适合作为投资组合的对冲工具。最后,尽管有投资者认为高金价可能促使市场转向白银作为替代品,但央行管理的是资产价值而非重量,因此金价上涨实际上会减少维持固定美元配置所需的黄金量。
尽管白银缺乏官方部门的支持,但它确实受益于工业需求,特别是中国太阳能行业的繁荣。然而,这一需求支撑并不足以缩小白银与黄金在市场表现上的差距。高盛分析指出,随着中国太阳能生产放缓、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上升以及央行黄金购买保持强劲,预计黄金将继续超越白银。
尽管如此,白银仍有可能在投资者重新关注的情况下受益。考虑到资金流动的高度相关性,2025年对黄金的需求恢复可能会提振白银价格。事实上,这一趋势在2025年第一季度已经显现,当时ETF资金流入和投机性买入同时推动了黄金和白银的价格上涨。
高盛重申其对黄金前景的乐观态度,并预测年底金价将达到3700美元/盎司,2026年中期可能攀升至4000美元。高盛还指出,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ETF资金流入加速,金价有望在年底达到3880美元。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市场对美联储的独立性或美国储备政策变化风险的担忧加剧,金价甚至可能在2025年底接近4500美元/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