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现货黄金市场经历了一波显著回调。在5月15日周四的交易中,金价日内下跌幅度达到1.5%,最新报价为每盎司3146.31美元,与近期高点3500美元相比,已经回调了10.1%。
东吴证券陈梦团队在5月14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尽管黄金中长期上涨的趋势可能依然存在,但短期内其上涨动能已明显减弱,市场内部的交易分歧也在加大。
报告详细分析了削弱黄金上涨动力的几个关键因素。首先,一直支撑黄金上涨的“美元信用崩溃”观点近期受到了挑战。随着中美贸易协议的逐步达成,包括取消大部分加征关税和暂停实施部分反制关税,以及美国财政收入的改善和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增强,这些因素都可能促使美元走强,进而降低黄金的吸引力。
虽然央行购金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金价,但东吴证券认为这并不足以成为金价持续上涨的唯一理由。报告指出,历史上央行购金并未能持续推动黄金价格上涨,而且黄金市场可能正处于一轮健康的调整阶段,投资者应对短期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从市场指标来看,黄金市场的投机情绪已经明显降温。黄金净多头持仓量出现回落,价格乖离度也达到了较高水平,接近2011年牛市高峰时的水平。同时,黄金价格的交易波动幅度也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东吴证券进一步回顾了历史上黄金见顶回落的案例,指出美元走强往往是黄金牛市结束的关键因素。例如,1980年美联储为遏制通胀大幅加息,导致美元走强,金价随之下跌;2011年美联储释放退出量化宽松信号,同时欧债危机缓解,美元触底反弹,也引发了金价的走弱。
报告还指出,目前有三个关键因素支持美元不会持续走弱,包括贸易协议的逐步达成、美国财政收入的改善以及美联储可能采取的降息措施。尽管美联储降息可能被视为经济疲软的信号,但东吴证券认为,本轮降息旨在支持美国经济,反而可能增强美元资产的吸引力,从而促使美元走强。
至于央行购金对金价的影响,报告认为虽然新兴市场央行购金行为增加了黄金储备的多样性,但历史上这并未能持续推动金价上涨。央行购金还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如黄金价格下跌对外汇储备账面价值的影响以及货币供应量减少对经济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