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商业评论 旗下
洞察商业 启迪未来

银行股市值破十万亿,公募私募配置欠账何时补?

   时间:2025-05-16 01:52 来源:华尔街见闻作者:华尔街见闻

近期,银行板块在A股市场上演了一出令人瞩目的上涨大戏,就连行业内部专家也纷纷表示对其背后的推动力感到困惑。然而,事实摆在眼前,浦发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成都银行、建设银行以及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纷纷触及A股上市以来的新高点。

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的最新复权价格已经稳稳站在7.2元以上,这一价位甚至超过了当年上证指数6000点时的股价高峰。这仅仅是近期银行股飙升浪潮中的一个缩影。

WIND编制的A股银行指数,该指数涵盖了A股市场上42家上市银行,近期也创下了历史新高。更为引人注目的是,A股银行板块的总市值在盘中一度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这一里程碑式的时刻,标志着银行股在经历了长期的质疑、低估和漠视之后,似乎终于开启了一轮前所未有的价值重估之旅。

对于A股市场而言,这样一个十万亿级别的大行业估值中枢的调整,无疑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昭示了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核心地位的进一步巩固,更预示着在多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以大金融板块为代表的银行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估机遇。

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自2016年10月上市以来,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在这20年里,工行的股价从最低价上涨了7.16倍,实现了三次显著的翻倍行情。这一表现,无疑为其他银行股树立了榜样。

从市场角度看,银行股的这一轮重估恰好与当下的经济发展时代相契合。有观点认为,银行股本轮估值的快速修复始于2023年的政策转向。随着房地产行业风险的逐步出清,政策层面的多项举措显著改善了银行资产质量预期。同时,“新国九条”的出台,对投资者回报的重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与银行股的高股息特性高度契合。《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的修订,也推动了险资对银行股的配置需求激增。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近年来以汇金为代表的类“平准基金”积极入市,稳定市场预期的操作。这些基金的新增申购,大量投向了以沪深300指数ETF为代表的宽基ETF中。而银行为代表的大金融板块,在宽基中的占比很大。这意味着,每新增一笔申购,都有相当一部分资金会流向大金融板块。

公募基金考核机制的改革也对银行股的投资产生了影响。根据最新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未来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考核将高度绑定“长期基准表现”。这意味着,基金经理们将越来越重视其净值与基准指数的对比,从而可能推动他们增加对金融股和银行股的投资。

然而,尽管银行股的表现强劲,但公募基金和股票私募对银行股的配置仍然处于低配状态。数据显示,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对A股上市银行的配置仅占其持仓市值的不到3%,远低于银行在沪深300等业绩比较基准中的权重。私募行业同样如此,多数明星基金经理的投资重点已经转移,对银行股的配置较少。

尽管如此,随着银行板块系统性修复估值的进程推进,预计资金对红利资产的追逐以及指数权重的因素,将共同推动相关银行股继续上涨。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也开始重新认识金融股的配置价值,这一过程或许已经不可避免。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